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俗话说,半饥半饱桃花色,后半句更经典,古人智慧,多数人不知

11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28 09:46:06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一脉相承,饮食文化也是别有特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哪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被后世尊为万代师表的孔夫子,就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中华民族对吃的执着与挑剔由来已久。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各地风俗饮食不尽相同。无论是街头的小吃还是高端的菜肴,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记忆。古来既有因思念故乡的野菜而辞官不做者,乡味是连接远方游子与家乡的重要纽带。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屏幕上一道道经典雅致的美味佳肴,和那些夹杂着生活的烟火气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共鸣。

中国古人对美味饮食的挑剔,可以说得上举世无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人都变得浮躁了起来。有的不良商家为节约成本,纷纷购买廉价乃至伪劣的食材,加工制作后流传于市场,食用者的身体难免受到损害。因为国家的严厉打击和群众的监督,许多违法商贩虽已经停产,但由此产生的信任危机,却使得一部分国人不惜高价购买国外的所谓”健康产品”。客观来说,这些人的做法未免有因噎废食之嫌,国内对饮食的重视不亚于外国,中国的饮食文化亦享誉世界。

吃什么?怎么吃?关于这两个问题,历来讨论不断。饮食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能量、促进人体发育,诚然,”吃”是每一个人都要关注的问题。古人为后世的我们指了一条明路。民间有句俗语流传甚广:”半饥半饱桃花色,胡吃猛塞菊花黄”,若是了解了这句话的蕴意,您一定会懂得”如何吃”。前半句”半饥半饱桃花色”,是什么意思呢?且听笔者为您讲来!桃花,历来有暧昧之意,所谓桃色,正是花边消息的代名词。与高雅的四君子梅兰竹菊比起来,桃花显然更贴近我们升斗小民的生活。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放翁,就曾因为壮志难酬,屡遭贬谪而在桃园中诗兴大发,控诉统治者的昏庸和自己的怀才不遇。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中医文化缘起于上古,中医问诊的常用方法就是望闻问切。一个面若桃花,脸色红润的人,身体也一定很健康。限于时代的生产力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古代的下层百姓连吃饱饭都是奢望。所以若是一个长期吃不饱饭的人,脸色还像桃花一样红润,除却生病的原因,这个人的体态和精神绝对比脸色黑黄的人要好。”胡吃猛塞菊花黄”这一句话,则是对后人的警告。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一些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吃饭的人。这些人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良饮食习惯,给身体造成了沉重负担。所谓的过劳肥,就是指白领等脑力工作者,因为加班等原因,三餐没有定时,身体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而产生的肥胖。胡吃猛塞不仅会致人肥胖,还会对人体的胃肠等器官产生损害。因为作息不规范,而对身体造成损伤使得脸色暗黄,真的值得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