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每次吃“多春鱼”都是爆籽的鱼,不怕绝种吗?雄性变雌性的秘密

12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29 13:22:11    

多春鱼,正式学名是胡瓜鱼,这里的“多春”二字来源于广东客家话,有多卵、多蛋的意思,因此“多春鱼”指的是肚子里有很多很多鱼籽的鱼,久而久之,胡瓜鱼这个正式学名被人们忘记,多春鱼反而成为大名。

很多人吃多春鱼的时候会有一个疑问,怎么我吃的每一条多春鱼都是带籽的呢?区别只有籽多籽少,但这说明吃到的每一条多春鱼都是雌鱼,那么雄鱼到哪里去了?我们这样吃,多春鱼不会灭绝吗?

事实上,捕捞多春鱼是一项壮观的工程,没办法在捕捞的时候依靠肉眼去分辨鱼的雌雄,而且多春鱼的雌性和雄性长相几乎一样,靠人工剔除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多春鱼的“天性”。

多春鱼比你想的更厉害一些,它有一个特殊技能“变性”,在小时候是雄性,长大了变成雌性,因此多春鱼一生都处于雄性年纪小,雌性年纪大的状态,这样的特殊技能,让多春鱼的延续得以维持下去。

每年到了多春鱼爆籽的季节,雌性鱼的肚子鼓囊囊的,身形也会比较大。这时候捕捞多春鱼,设定好网眼大小,体型较小的基本是雄鱼,放掉让小鱼继续成长。大一些的、肚子比较鼓的雌鱼捞上来,大量冰冻起来,保证市场的全年供应。

你可能很难想象,其实多春鱼是一种诗情画意的鱼,曾被写进古代诗歌中,有诗歌这样唱诵:“京都多春雨,回首多春光。公子多春情,绿草多春芳。八载多春伤,橙子多春鱼。”

作为深海鱼类,多春鱼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食用时将鱼头去掉即可,全身都可吃,特别是口感独特的鱼籽,香煎、烧烤后味道极佳。鱼籽含有的微量元素、蛋白质对皮肤好,也有健脑、润肠、益肝的作用。

多春鱼的特殊吃法,是做成寿司,而且是中国特供版寿司。饱满的鱼籽可以染成多种颜色,黄色、红色、橘色等,放在寿司、加州卷或拌饭里,能提升档次。由于多春鱼的产量高,鱼籽价格比其他鱼籽都便宜,因此获得很多中国人的喜爱。

而日本人偏爱烤多春鱼,在居酒屋里,整条多春鱼被烤得焦香四溢,搭配柠檬、食盐佐味,吃的时候不吃鱼头,将鱼身连同鱼骨一起夹起来咀嚼,鱼骨被烤到酥软,扑鼻的香味令人倾心。

如果要将多春鱼的鱼肉做成刺身或握寿司,那一定要选雄性多春鱼,不然雌性多春鱼身体有一半以上都是鱼籽,鱼肉鲜味不足。只有雄性多春鱼,才能保留鱼肉的鲜美。受限于时间和地点,以及多春鱼的长久繁衍,雄性多春鱼的刺身只有在产地才能尝到。

关于多春鱼的内脏能不能吃,不同人有不同说法。有人觉得多春鱼的内脏不能多吃,吃了有眩晕、想呕吐的冲动,有人觉得多春鱼的内脏可以食用,略微的苦味很适合下酒,只能说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