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十日谈 | 孙玉虎: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11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31 16:12:53    

即便是最晚一批被封控的上海居民,到5月22日这一天,也已经被封52天了。仔细数了一下手机里的照片,52天,我不重样地做了49道菜。若说生活恢复之后最迫切的愿望,那必然是把自己的拿手菜做给爸爸妈妈吃,做给朋友们吃。

我平时不怎么做饭。只是偶尔心血来潮,搞点番茄牛腩之类的减肥餐。但至少封控之下,我做饭的家伙是齐全的。在日复一日的烹饪操练中,我竟然对做饭这件事有了更深的体悟,就好像迷雾中突然显现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慢慢地,我从做饭里看出了某些逻辑性。

以前我是跟着“下厨房”学做饭,上面只显示菜谱和成品,不像现在的抖音视频,可以看到做饭的全过程。有些大厨会一边分解步骤一边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焯水时在水中撒少许盐,滴几滴油,可以让绿叶菜显得更绿。

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常识啊。但正是这些常识背后蕴含的逻辑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进一步的把握,感觉自己的双脚更稳地站在了大地上。

我现在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晒饭菜,总会不自觉地把图片放大,凑上去瞧个究竟,在大脑里试着给出烹饪步骤。有些菜看上去很厉害,可能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而一道简简单单的炝炒上海青,或许更需要掌握火候。

作为编辑,我也深感做饭跟做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阵子发了一堆上海青,很难长期保存,做了几顿家常菜之后,实在不想再重复了,我就用上海青和了一个青菜面团,剪成一尾一尾的翠绿面鱼。还有一次,我把吃剩的西瓜皮改刀切成菱形,腌制之后炒了虾仁。

同样的食材,同样的文稿,在不同的人手里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品质和效果。

我果然生性不安分,喜欢弄点创意性的东西。

这一点跟我爸挺像的。他很会做饭,我们家还开过饭店,那时候他既是老板,又是掌勺的大厨。可是呢,我爸做饭翻车的频率也很高,因为他老喜欢探索新菜式,那就必然增加了失败的风险。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要给我做拔丝苹果,你要知道我们那里是苏北小县城,这道菜在当时还是小屁孩的我眼里简直不要太洋气哦。当然,那一次他没有翻车。

我妈恰恰相反,她就是本本分分地做些家常菜给我们吃。封控期间,我常常在做饭时有些恍惚,总感觉某些烹饪方式是那么熟悉,但确实又是第一次做。等到我把洋葱炒肉、西葫芦鸡蛋饼、韭菜合子、小米稀饭、糖拌凉粉一步步做出来后,我发现自己其实是在还原少年时、童年时在家里吃过的妈妈做的食物,那些司空见惯却需要付出时间、耐心和情感的家常菜。

原来,吃掉的食物并不会彻底消失,它们会以独家记忆的方式留在我们心间。

那天,经过两次失败之后,我终于摊出了薄薄的不易破碎的西葫芦鸡蛋饼(而且用的还不是平底锅),蘸上自己调的蒜汁,跟记忆中家里的鸡蛋饼味道完全一致!我一边吃,一边激动地给爸妈发了微信,感谢他们曾经日复一日地做饭给我和妹妹吃。那份在庸常生活里的默默坚持,怎能不说伟大?

所以,生活恢复之后,我一定要亲自下厨,把我的拿手好菜做给父母吃,做给朋友们吃。

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孙玉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