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汇报一下我吃过的奇怪东西

13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31 20:43:49    

伟人曰:要想知道驴子的滋味,你就要亲口尝一尝。近两年本砖家常网购一些天南海北的“古怪”食品,非因“嘴馋”,乃是民间博物学家的强烈求知欲在作祟。今天汇总分享一下,以飧诸位。时间跨度较大,从2021年算起,有些都忘了什么味道(吃过的东西会忘吗?当然会,爱过的人都会忘),描述未必准确,仅供参考。

01

蛋黄果

图1.1 蛋黄果

图1.2 蛋黄果

图1.3 蛋黄果的种子,一面光滑一面糙

图1.4 蛋黄果

蛋黄果/ Pouteria campechiana,山榄科桃榄属,两广和云南有栽培。果实的外果皮极薄,中果皮肥厚肉质,呈蛋黄色,可食用。《中志》曰“ 味如鸡蛋黄”,此言差矣,只能说口感粉糯有点像鸡蛋黄,有点噎得慌,味道则毫不相干,多少有点柿饼味儿,还不错。有一点不好,果肉容易沾到手上,埋了吧汰不讨人喜。p.s. 最好不要叫它“鸡蛋果”,因为西番莲科有个 鸡蛋果/ Passiflora edulis,即日常所说的“百香果”。

02

余甘子

图2.1 余甘子

图2.2 油柑杨桃饮料

图2.3 余甘子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叶下珠科叶下珠属,旧属大戟科,产于我国东南和西南。当时此物在网络上突然走红,我也受到了“蛊惑”。《中志》曰“ 初食酸涩,良久乃甘”,很遗憾在我这里它只有“酸涩”,极其酸涩, 咂摸半个钟头也没甜味儿,且“核”大肉薄,无可取之处。又名油甘,或写成“油柑”,网传含油柑饮料是“窜稀神器”,为了探明真相,我在确保无须出门的情况下以身犯险,结果风平浪静,什么也没发生。

03

“八月炸”

图3.1 “八月炸”

图3.2 木通

木通科 木通属,可能是 木通/ Akebia quinata,产于长江流域,其果实“ 成熟时紫色”,恰与实物相符。“果肉”不多,颜色带一点诡异的蓝,勉强可以说成“汁水丰盈”,除了“汁水”也剩不下别的,味道似小苦瓜(即“金铃子”)的成熟假种皮,有甜味儿,不过可食性不强,不吃也罢。 也有人叫它“八月瓜”,但木通科另有一个八月瓜/Holboellia latifolia,八月瓜属 。此二属均为肉质蓇葖果,木通属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开裂”,故名“炸”,八月瓜属的果实到死不开口。

04

根芹

图4.1 根芹

图4.2 根芹炒香干

根芹/ Apium graveolensvar. rapaceum,芹菜的变种,又名洋芹、球根塘蒿,原产地中海沿岸,欧洲栽培较普遍,国内亦有引进。我买的这棵满面疮痍, 颜值极低,就像一个人得了麻风病一样,简直令人作呕,需将外皮全部削掉,才能露出质如美玉的可食用部分。我是切条炒着吃的,口感柔嫩,有淡淡的芹菜味儿,not so bad。刀工不佳,切出来的“条”就像歪七扭八的板凳腿儿,成品卖相太差,请家人们原谅。

05

球茎茴香

图5 球茎茴香

球茎茴香/ Foeniculum dulce,学名有时也处理成茴香的变种 F. vulgarevar. dulce,由欧洲人培育而成,国内有引进栽培。其叶柄基部膨大,包裹成球茎的形状,为主要食用部分,如图。绿色部位质地坚韧,不能吃,必须全部削掉,只留白色部分,中间好像还要挖掉一块。我是切片炒着吃的,香味比茴香茎叶更清淡,而且有淡淡的甜味,挺好吃;但孩子因其形似洋葱而拒绝品尝,儿童多数都讨厌洋葱,连长得像都不行…..

06

欧防风

图6.1 欧防风

图6.2 欧防风

图6.3 欧防风

欧防风/ Pastinaca sativa,又名欧独活,伞形科欧防风属,原产欧洲,我国有少量栽培。根部粗壮,含糖和脂肪,可供食用。我买了两根,全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模样,好似落秧的茄子一样没长开。网上查询了不少吃法,只有两根懒得大动干戈,当成地瓜简单蒸熟拉倒。生的削皮后有风油精味儿,蒸熟后味甜,有胡萝卜气息,口感介于土豆和萝卜之间,据说烤着吃更佳,但再佳也配不上价格。还是吃地瓜胡萝卜吧。

07

蕉芋

图7.1 蕉芋

图7.2 蕉芋

图7.3 栽培的蕉芋

蕉芋/ Canna indica Edulis,美人蕉的栽培品种,原产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我国南部及西南部有栽培,块茎可煮食或提取淀粉。图7.1即其块茎,模样像生姜又像芋头,但生姜没有叶鞘痕迹,芋头一般也不会连绵生长。蒸熟后吃着还行,味甜,稍有纤维感,比 竹芋/ Maranta arundinacea的块茎可强太多了,我用它对付了一顿晚饭。《中志》曰“ 适于老弱和小儿食用”,或是民间传言,科学依据未必有。

08

木薯

图8.1 木薯

图8.2 木薯

图8.3 木薯

木薯/ Manihot esculenta,大戟科木薯属,原产巴西,我国南部山区常见的杂粮作物。 块根富含淀粉,可食用,有些品种块根含氰酸毒素,需经漂浸处理后方可食用,低毒品种剥去皮层后便可除毒。我这两根应属低毒品种,不然商家也不敢随便卖,“烹调手法”仍然是朴实无华的“蒸熟”,内部有一些容易剔除的纤维,没什么味道,口感极细腻,总体上还可以。只要是个玩意儿,就比 竹芋/M. arundinacea好吃。

09

“潮汕麻叶”

图9.1 “潮汕麻叶”

图9.2 黄麻

“潮汕麻叶”是锦葵科黄麻属的 黄麻/ Corchorus capsularis,原产亚洲热带,我国 长江以南各地广泛栽培。茎皮富含纤维,可作绳索及织制麻袋,嫩叶供食用,潮汕地区尤爱之。坊间传言,判断潮汕菜馆是否“正宗”,就看有没有“麻叶”,不过也有潮汕朋友认为此物在潮汕也算小众食品,并不普遍。未知孰是。我买的是半成品,漂洗好几遍,重油加蒜粒、普宁豆瓣酱爆炒,香味扑鼻,可惜齁咸,差点要了命…..

10

羊角菜

图10.1 羊角菜咸菜

图10.2 羊角菜

羊角菜/ Gynandropsis gynandra,白花菜科白花菜属,也叫白花菜。《中志》称“ 广域分布种”,在我国自海南岛直分布到北京附近,但本砖家却一次没见过;又提及“ 亚洲、非洲少数地区偶有栽培以供蔬食,亦可腌食”,未明言我国是否有栽培,据我了解是有的,至少湖北有。图10.1即是羊角菜腌制的咸菜,似与腌雪菜没有太大分别,只是隐隐约约有一点苦味;图10.2是羊角菜植株,低配版的 醉蝶花/ Tarenaya hassleriana

11

“哈拉海”

图11.1 “哈拉海”

图11.2 麻叶荨麻

来自东北的山野菜“哈拉海”半成品,荨麻科荨麻属某种,虽然已经饱经蹂躏,但叶子形状依稀可辨认,疑似 麻叶荨麻/ Urtica cannabina。荨麻类以能“蜇人”著称,裸露皮肤碰上去会遭受物理化学双重攻击,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看图①可见刺毛犹在,入口之前我还稍微有点肝儿颤。咸菜就别描述什么味道了,反正不酸不涩不苦,除了咸也没别的。吃不起正经早饭的可以用它配白粥,好歹也能垫吧垫吧。

12

“菱角菜”

图12.1 菱角菜

图12.2 欧菱

菱角菜,也叫菱格菜、菱格泡子,菱角的嫩茎,安徽马鞍山等地的“特色”菜。焯水后炒食,图12.1中即是焯过的半成品,不然不好运输。我炒了巨大的一盘,口感较脆,然而也很费牙。子不语怪力乱神,我儿子是不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大盘全让我造溜光,牙都快累掉了。p.s. 过去国内栽培的菱角分很多独立的物种,现全部合并为 欧菱/Trapa natans,原菱科并入千屈菜科。“合并大法好”,我非常资瓷。

13

“苤菜根”

图13.1 “苤菜根”

图13.2 宽叶韭的叶

“苤菜”,也写成“撇菜”,都是方言音译,实为石蒜科葱属的 宽叶韭/ Allium hookeri。注意这玩意儿就叫“宽叶韭”,不能和宽叶的韭菜混为一谈,叶子有显著的中肋,背面隆起,与普通的韭菜气质迥异。该种不以食叶见长,主要食用部位是发达的肉质根,云南部分地区年夜饭必备食材。我凉拌了一部分,口感艮啾啾,韭菜味儿,能凑合吃。剩下的按网友提供的“秘笈”腌咸菜了,但愿不会发霉烂掉。

14

响螺

图14.1 管角螺

图14.2 管角螺

管角螺/ Hemifusus tuba,南方称“响螺”,有著名菜式“炭烧响螺”,多见于东海和南海,据说黄海亦有少量分布,我这批购自青岛埠西市场,产地不明。当晚趁孩子外出迅速烹食之,做法粗犷,没吃出有什么特别,只是肉质较青岛常见的脉红螺更细嫩;然翌日凌晨开始一泄如注,苦不堪言,可能不熟或者吃了不该吃的部位。这正是我避开孩子的原因,像这种全新的“食材”,心里没底不敢给孩子吃。事实证明了我的睿智。

15

“王八蛋”

图15.1 “王八蛋”

图15.2 “王八蛋”

货真价实的“王八蛋”, 中华鳖/ Trionyx Sinensis的未受精卵。逛某宝时偶见,按捺不住好奇心斥资网购之。个头很小,直径大约相当于1角硬币,浑圆如珍珠,壳薄易碎。听说白煮会腥,我按附赠菜谱做了红烧王八蛋,挺麻烦,剥壳就得费点儿事。蛋白很少,凝固成形的唯有蛋黄,外表黏滑,筷子不易夹住(要不然范伟怎么想起来扯蛋呢)。口感与鸡蛋黄显著不同,有弹性,可食性和性价比远不如鸡蛋,尝个新鲜就得了。

16

熏马肠

图16 熏马肠

民谚曰“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同时还传言马肉味酸不好吃,这显然是不公正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同胞就不理会这一套,他们惯于用马肉制作美食,“熏马肠”即其一也。特点是脂肪丰富,油而不腻,肥瘦分明,色泽令人垂涎,口味堪称一绝,可惜我儿只礼节性地吃了两口,基本上又全归我了。谁说马肉不好吃?你是没见日本人还吃马肉刺身呐。青岛也有个别日料店供应马肉刺身,等我中了彩票大奖一定尝试一下。

OK,有“王八蛋”和“熏马肠”压轴,可以结尾了。不过,以上这些并不是我扮神农胡吃海塞的全部成果,还有 竹芋参薯甘薯等,详见 薯蓣科能吃的不止是山药 ,以及东北山野菜之“ 刺老芽”、“ 山糜子”和“ 柳蒿芽”,请参阅 5月的东北,山野菜的盛宴 原来,南京的芦蒿和东北的柳蒿芽是同一种东西 。Over。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