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粽香情深话端午 民族团结一家亲

13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6-02 06:30:32    

央广网抚州6月2日消息(记者胡斐)“我是第一次穿上民族服装,第一次和乡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包粽子,心里特别开心。”端午前夕,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黄通乡,蓝富娜拎起自己包的粽子,向众人展示具有畲族特色的加长型粽子。

蓝富娜、蓝秋云展示成品粽子(央广网发 全斌华 摄)

现场,记者看到蓝富娜、蓝秋云身着漂亮的畲族服饰,与当地的村民围在一起,理粽叶、装糯米、放板栗、裹粽子,她们有的用粽针穿引、有的捆扎粽子,熟练的动作和巧妙的翻卷,在亲切祥和的交流声中,一盆盆漂亮精美的粽子,簇拥在眼前。

蓝富娜是一位来自浙江千岛湖的“移民”,也是一名畲族同胞,她的父母是1970年迁居黄通乡万良村。在她的印象中,畲族在每年端午节都会包粽子、炸油果、印饼子、喝雄黄酒、在房前屋后撒石灰。

当天,在金溪县对桥镇太坪村委会蓝家村,畲族村民蓝祖光、蓝玉兴、蓝佳丽等同胞身穿节日盛装,围在一张长条桌前,享受着节日的快乐时光。(央广网发 全斌华 摄)

“今天和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包粽子,感到特别高兴,我们乡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结合重大的节日,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与他们加深情谊,大家亲如一家,共同谱写民族团结之歌。”黄通乡副乡长龚炳田说道。

节日送上粽,此处安身即故乡

“今天收到镇里送来的节日礼物,我非常高兴,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我已融入了大美金溪,在这里生活真的很幸福。”5月31日,在浒湾镇丁家村,来自云南香格里拉的傈僳族同胞浩丽芳一脸自豪地说道。

浩丽芳正忙着制作特色粽子(央广网发 全斌华 摄)

在粽叶飘香的氛围中,浩丽芳讲述自己傈僳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和民风趣事,畅谈新时代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幸福生活,增进了民族友谊,传播了向亲、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党建引领侨建,粽现家乡情

“这是枕头粽,有手臂那样长,方法就是一节节地插进去,一层层地裹好,一个粽子可以让3个人吃饱。”6月1日,在金溪县华侨管理区,来自广西壮族同胞赵氏苗说道。

赵氏苗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枕头粽(央广网发 全斌华 摄)

四角粽、五角粽、玉米粽……各具特色的粽子,让在场人员印象深刻。“我是1981年来到金溪,当年才18岁,如今已经做外婆了,今天和华侨管理区的党员干部一起包粽子,手艺得到大家的赞美,心里特别高兴。”赵氏苗说道。

赵氏苗与村民展示成品粽子(央广网发 全斌华 摄)

“此次包粽子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大家凝聚在一起,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增强归侨的家乡归属感。”华侨管理区的党委委员丁佰秀说道。

据统计,金溪县共有畲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京族、哈尼族等29个少数民族,涉及13个乡镇,有少数民族群众522人。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金溪县组织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开展端午联谊一家亲活动,将各民族的力量紧紧团结在一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