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曾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后来消失无影了?苏联的教训不能忘

11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29 14:14:05    

一看到“宝塔糖”3个字,估计很多95后、00后都是一头雾水,这是个啥糖果?不过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宝塔糖”可是他们珍贵的童年回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能拥有一颗“宝塔糖”吃,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而且这“宝塔糖”不但香甜,还能杀灭蛔虫,就连家长也支持孩子吃,可谓两全其美。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宝塔糖”却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里,家长跑遍各个供销社都买不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还要从苏联身上说起。

“宝塔糖”,学名为“左旋咪唑(levamisole)”,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广谱驱肠虫药,主要用来驱蛔虫及钩虫,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甜味,是大人为了让小孩子主动吃它而加入了糖分。而制成“宝塔糖”最主要的原料,就是一种叫“蛔蒿”的草本植物。

“蛔蒿”,菊科植物,具有极强的耐寒性,是提取驱蛔虫药山道年的原料。但由于蛔蒿在开花后山道年的含量会迅速下降,所以要在开花前迅速采收,而摘下来的蛔蒿花蕾也不能久放,必须快点烘干或者晾干,但又不能遭了露水,由此可见开采和提取它的难度比较大。

最重要的是,蛔蒿原产于苏联中亚南部地区,当年我国境内并没有蛔蒿,所以60年代以前,我国生产“宝塔糖”的蛔蒿都是从苏联进口的,那时候两国关系非常好,所以苏联也乐于帮助我国。

1952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20克珍贵的蛔蒿种子,被平均分成4分,送去呼和浩特、大同、西安和潍坊4个国营农场分别试种,而且每一份都有专门的公安人员保护,由此可见它是多么的珍贵。

很快,潍坊农场传来了好消息,种植成功!短短几年后就建起了40间烤房,用来给鲜蛔蒿植物茎叶烘干,接着便给全国十几家制药企业提供“宝塔糖”的生产原料,大大缓解了我国的蛔虫病问题。

然而好景不长,60年代时中苏交恶,苏联单方面撕毁了援助协议,同时还带走了提取蛔蒿的关键技术和各项设备,失去了提炼技术,国内医药公司束手无策,当年种植的几千公斤蛔蒿基本成为废品。

“屋漏偏逢连夜雨”,1964年,潍坊农场遇到了连续40天的阴雨天气,大片大片的蛔蒿因为水涝而绝产,未能收获一粒蛔蒿种子,幸好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提前保存了3瓶种子,才让蛔蒿有机会再次“活”过来。

当务之急,便是由我国自行研究出提炼技术,保证国民继续吃上“宝塔糖”,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成功了,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宝塔糖”吃了,与此同时,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1982年,经过我国医药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研究出了一种疗效更好的驱虫药,它完全可以替代“宝塔糖”!就这样,“宝塔糖”逐渐在中国消失。

从“宝塔糖”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即任何科学技术都要靠自己研发创新,过度依赖别国是行不通的,苏联当年留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永远都不能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