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南园昨夜雨

13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6-12 11:48:49    

对于粮食与蔬菜的感情,从古而今,似乎并没有走远。时时念起,收获一份过日子的从容与平和。

不久之前,蔬菜一度成了抢手货。那时,可上桌的有莴笋、包菜和生菜等时蔬,但颜色不对,吃口稍差,“总觉得少了点青头”,一声脱口而出的慨叹——“青头”,在我们苏州方言里指“青头菜”,是指“生青碧绿”的绿叶菜。

蔬菜百种,最喜欢的还是青菜。印象中青菜一年四季都有,最美味的还是经霜的大青菜,俗称“苏州青”,菜油焖煮,再加点香菇,清香扑鼻,满口下去,有一种甜津津的味道。

我们家之前跟风囤过食盐和大米,蔬菜是没有过的,其实也没有必要。经历了拆迁,家还是在农村,父母辈还是喜欢自耕自种。自留地没有了,围墙边一圈花圃用地被父母利用起来,俨然一个小菜园。这还不够,手脚痒痒,争抢着去大马路边闲置的土地上开荒。所以一年四季蔬菜不断,一家人吃绰绰有余。

时维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雨量充沛、气候温润,适合谷物的生长。蔬菜也是。时不时会去围墙边兜兜转转,小菜园里陆陆续续都已出苗了,等待着又一季的收获。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是小青菜与荠菜,稍长高点,就可以吃头一茬了。两排拢土,覆着塑料膜,间隔十公分左右各留一个口子,一株株苗舒展着身子准备抽藤,那是黄瓜与长豇豆。旁边母亲已经准备好了外面砍好的细毛竹,随时可以搭一个两三层的蔬菜架。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这是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里的句子,也是落到汪曾祺《人间草木》里的文字。当汪老恍然冬苋菜就是古诗里的“葵”时,才真正读懂《十五从军征》。汪老继而写到“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蔬菜,各有所好。但主要食用蔬菜的更替,即是蔬菜的命运,也是人类饮食结构丰富、多元、择优的必然结果。

明代的时候,葵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代之以白菜。明代画家沈周喜欢布衣蔬食,画里有一种天然的笔墨意趣。沈周的画有一种亲切感,绘画的题材平易近人,比如流传下来的几幅白菜图,其中两幅还是开花的白菜。我是在沈周的画里第一次看到白菜花,想等着下次自家菜园里种植白菜时好好留意下。

第一幅《蔬菜图·白菜》,浓淡的墨色勾勒出土坡,苔草,一棵硕大的白菜,中间一茎杆直直向上,擎着花蕾。留诗一首“南园昨夜雨,肥胜大官羊。党氏销金帐,何曾一得尝。”另一幅《卧游图册·菜花》,青绿色的菜叶,缀以黄色蕊花,亭亭可爱。亦有一首题画诗“南畦多雨露,绿甲已抽新。切玉烂蒸去,自然便老人。”

《卧游图册》为沈周晚年自娱且有“回忆录”性质的一本册页,有枇杷、菜花、秋景山水、平坡散牧等山水、花鸟小景。一代宗师,在这一册页里平淡质朴、收放自如。角色也变化多样,时而是一位优游林泉的文人、隐士,时而是一位老饕,蔬果时鲜,娓娓道来。画到菜花,又成了一位耄耋老者,顺便唠叨下,我年纪大了,白菜要蒸烂了吃才好。

我喜欢“南园昨夜雨”这一句,这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及时雨。谁还没有个菜园子呢,沈周家里的应该就叫“南园”吧。对于这个菜园子,我想老先生是亲力亲为的,所以有一份熟稔,蔬果落在纸上信手拈来;所以会为此等一场雨,留下了一份牵挂。对于粮食与蔬菜的这份感情,从古而今,似乎并没有走远。时时念起,收获一份过日子的从容与平和。

(周龙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