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阳江食品药品监管)
2022年5月15—21日
是我国第8个 “全民营养周”
今年的主题为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旨在推动国民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形成健康选择和健康购物行为
会烹会选涉及的内容较多,以下列举数例以作指引。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如何做到“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吧!
一、会烹:如何烹饪才能更好地保存它们的营养呢?
主食,蔬菜和肉类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保留的营养有很大的差异,如何烹饪才能更好地保存它们的营养呢?
主食
米的烹饪一般采用煮或蒸的方法,而蒸饭又分为碗蒸饭和捞蒸饭,哪种方法更好地保留营养元素呢?
煮饭是将米置于清水中,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软。由于水的溶解作用,米汤中含有很多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随着水温的升高和水分的蒸发,部分营养元素遭受破坏和逸出,这样就造成了米饭中营养成分的丢失。
而在蒸饭过程中,水蒸汽只在米粒上方“盘旋”,无法带走米粒的营养元素,相对来说更能保存其营养成分。或者把米变软、发胀时捞出,再隔水蒸熟,然后把米汤单独喝掉,这样米汤加热时间短,营养成分保存更多。
蔬菜
水开下菜
有时为了去除蔬菜的异味或者改善口感,需用沸水焯一下。焯菜时要等水沸后再将原料分次下锅,这样水温很快就可升高沸腾,焯透后就要捞出立即冷却,不挤汁水,这样的焯菜不仅色泽鲜艳,且营养流失少。
猛火快炒
这种方法可以缩短蔬菜的加热时间,减少原料内的汁液流失,避免营养元素的过度流失,还带来最佳的色泽和口感。但有些豆类蔬菜(四季豆)就需要充分加热,以分解天然毒素。
肉类
肉类一般可以炒、炖、煮、蒸等,但每种烹饪方式损失的营养素是不一样的。比如炒的话,急火快炒对营养素的流失是比较少的,像平常会使用猛火炒肉片,肉丁或者肉丝。
炖肉由于烹饪时间比较长,导致其维生素丢失和蛋白质变性的概率就更大一些。但我们可以在烹饪前把肉块切得大一点,这样可以减少与汤水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地保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临吃的时候,再把大块的切成小块进行食用。
不同的肉类烹饪的方法也有不同,比如猪肉、牛肉和羊肉异味多和血污重,用冷水焯水可以把异味和血水完整地排出来;鸡肉和鸭肉血污较少,用沸水焯水时间比较短,可以很好地保持鲜味和营养。
二、会选:日常蔬菜和肉类该怎样选择呢?
根据颜色的不同,肉类分为红肉和白肉,蔬菜也分为浅色和深色蔬菜。那么,我们平时该如何选择呢?
红肉和白肉
红肉一般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而白肉包括鸡肉、虾肉、鱼肉等,两者的营养元素不相上下,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差异较大。
红肉的脂肪含量比白肉高,且红肉脂肪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白肉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现在的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入对心血管系统不利,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在肉类的选择上,白肉要优于红肉。
但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红肉要优于白肉。因为红肉中铁的含量较高,且主要以血红素铁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
浅色和深色
深色蔬菜指深绿色、橘红色和紫红色的蔬菜,富含β-胡萝卜素、叶绿素、番茄红素、花青素等,营养价值丰富,建议多加摄入。
三、会看标签:营养成分表该怎么看?
不少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同样是买零食,别人越吃越瘦,自己却越来越胖了呢?可能从一开始,你就错误地将“没时间运动”和“没时间做饭”,当成了减肥路上的首要大敌,而忽略更为重要的这件“小”事——读懂营养标签!
营养标签中最重要的是营养成分表,那么,营养成分表该怎么看?
主要看3列
第1列,展示主要营养成分的名称;我国食品标签强制标示4种核心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以及能量,简称“4+1”。
第2列,展示每100g(毫升)食品中,所含各营养成分的量 ;
第3列,展示NRV%,即每100g(毫升)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占人体一天所需营养素的百分比。
读懂营养标签后,怎样运用是关键!
例如超重的人应该选择低能量,低脂肪与低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血压高的人应该选择低钠食品。同时,我们也可通过营养标签判断食品的经济价值,例如不含反式脂肪酸比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好,等等。
来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END
阳江市场监管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