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豆瓣8.9,这华语良心片不该被埋没

12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6-14 23:19:11    

从《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后,国内关于美食的纪录片层出不穷,但我们很少看到有纪录片专门去介绍另一样和美食密切相关的事物——菜市场。

《舌尖》的导演陈晓卿曾经在《圆桌派》的一期节目中谈到:

“我们去一个城市,一般都会去名胜古迹,所谓的地标建筑,其实了解一个城市最近距离的,是看它的菜市场。名胜古迹都是‘西装革履的’,装扮得很好,但是菜市场想装都装不了。”

菜市场可以窥见一座城市的灵魂,从祖辈沿袭而来的生活文化习而不察地隐伏于其中。

随着城市改造大刀阔斧地进行,许多市场面临着被关停、拆迁,甚至取缔的命运。一旦市场被拆掉,对这里的菜贩和顾客来说,属于这座市场的独特味道将永远消失。

为了留住人们对于市场的记忆,来自台湾的社会学教授李明璁,和他的团队一起,走遍了台湾大大小小的市场,拍出了这样一部充满美妙人事地物的纪录片——

《我又在市场待了一整天》

《我又在市场待了一整天》是这系列纪录片的第二季,名字很直接,只比第一季多了个“又”字。

主持人李明璁曾在台大社会系任教十余年,走下讲台的他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学者的架子,顶着一头有些夸张的卷发,穿梭在各式各样的市场中。

带着求学的态度,真诚地和每一位商贩交流,听他们讲述工作和生活的心得。

这些风格各异的市场,就像是一个城市的本土素材博物馆。只需要在市场走上一圈,就可以大概了解这个地方的饮食结构、文化习俗和居民最真实的生活模样。

比如位于桃园龙冈的忠贞市场,可以尝到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正宗东南亚美食。

由于历史原因,大量从缅甸、云南撤退到此的孤军和家眷在这里定居,之后又吸引了泰国、印尼、越南等地的移民,再加上本土的居民,忠贞市场成为台湾最有眷村风味的菜市场。

还有位于澎湖镇的北辰市场,靠海吃海,家里的男性多要出海捕鱼,所以你会发现这里的摊位老板以女性居多,家庭分工明确。

菜市场包容着不同的族群文化,同时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是时代发展最真实的写照。

第一集中,李明璁来到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基隆仁爱市场。

随着时代变迁,仁爱市场由早期露天搭建的菜摊,变成了如今鱼肉蔬果、生鲜熟食应有尽有的百货商场。

市场变化,人就要跟着变,已经在菜市场工作60多年的朱阿姨深有体会。

因为仁爱市场规模和主营业务的调整,卖了半辈子菜的她,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经营海产。

见主持人过来,她热情地介绍着店里的海鲜,现在的她,对于怎样保持海货的鲜活度,哪种海鲜如何烹饪最鲜美之类的问题,已经如数家珍。

在聊天中,朱阿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习惯就好”,简单四个字背后是数十年起早贪黑的辛勤付出和不怕从头再来的勇气。

仁爱市场对面的至善大楼,曾经是基隆最时尚的建筑之一,如今繁华不再,留下的只有零星几家传统老店。

黄阿姨的手工裁缝铺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这台缝纫机从她开始工作一直用到现在。靠着这台老旧的机器,她养大了三个儿女。

这台机器和这座市场在黄阿姨心中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和地方,时间赋予了它们超越本身功能的情感价值。

如今时代不同,已经很少有人会选择订做衣服,对黄阿姨来说,坚持开店更多是保留一份回忆和念想。

像朱阿姨、黄阿姨这样,几乎将一生奉献给市场的人还有很多,比如龙泉冰店的朱阿姨。

这家冰店从阿姨的阿公手上传下来,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三代,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店里的甜品一直保持着最原始的做法,熬糖浆、洗爱玉、煮红豆……所有的步骤全都是纯手工来做。

一天下来,累到腰酸背痛,朱阿姨说不是从小吃苦的人是做不来这种工作的。

也正因为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能完美地保留住这一份古早味道。

这里还是电视剧《想见你》中莫俊杰家冰店的取景地,电视剧大火后,很多人慕名到店里来打卡,不过冰店依旧只维持着这个小小的店面。

对于这些老市场人来说,年轻人眼中固执的坚持,是他们几代人辛苦攒下来的口碑。

朱阿姨讲到被客人夸奖时眼里闪烁的光芒,就是最好的反驳。

“你们的节目是《我待在市场一整天》,我是待在市场一辈子。”他们对于市场有着其他人难以想象的感情。

前面提到的市场都是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对于一些生活在山区,或者比较偏僻地区的人们来说,买菜成了一件麻烦事。

为了方便这些地方的人,就有了流动“菜车”。

阿峰的爸爸经营菜车超过20年,因为每天都是固定的路线,这片地方的人几乎都相互熟识。

对阿峰来说,接手菜车这件事其实有些措手不及。

爸爸在某天早上突然身体不适住进医院,他被从工厂临时叫了回来。没太多经验的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因为如果不出车,山上的居民就会空等一场,这就像是一种无形的责任。

来菜车买菜的人多数都是行动不便或者独居的老人,年轻的阿峰对这些年长者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耐心和礼貌。

和大家唠家常,关心老人的身体,找的零钱会双手递上……这些小细节主持人不提,他自己都没注意到。

这些顾客中,有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老伯。

一般居民听到菜车的音乐声就会自己过来买菜,但老伯是聋哑人,所以阿峰每次经过都会到老伯的家里去询问,有时老伯出去做农活,阿峰也会去田里找他。

老伯有什么疾病,不能吃什么,阿峰都熟记于心;主持人在一旁看不懂老伯的手势,阿峰也会很快理解他的意思。

菜车不仅仅是一个方便居民的流动市场,还是一种情感寄托,让这些没能跟上时代脚步的老人能够感受到自己从未被抛弃。

菜车从山脚开往山顶,一路上要停很多次,越往山上路越难走,阿峰的爸爸曾经在山路上出过车祸,撞到山壁才停下来,好在人没有受伤。

而且山上的居民住得非常分散,有的地方常常只有一两户,这样成本算起来其实很不划算,但阿峰心里有自己的计算法则,那就是承诺:

“说好的时间要上来,没有人也要上来。”

小小的移动菜车就是一个缩小的菜市场。

菜市场之所以吸引人,当然不只是因为食材和美食,还有那最顽固亲热的人间烟火气。

在这里,老板和顾客不只是买卖关系,他们会聊天,会关心彼此;菜市场不仅传递货物,也传递情感,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想要表达的态度。

《我又在市场待了一整天》的镜头朴素且日常,主持人和普通顾客一样在市场上走走逛逛,看到好奇的摊位就停下来和老板聊聊天,作为观众却很容易被这些熟悉的画面吸引,在不知不觉中被某一句话、某个细节所打动。

有一集中,历经40年风雨的台北南门市场正式关闭,停止经营,商贩和顾客们相聚在一起,等待商场熄灯停业。

那一刻你好像也亲临现场一般,感受到一个时代就要结束的不舍。

还有因为癌症回到家乡澎湖养病的傅先生,在节目中一直穿着的T恤上印着“让澎湖更好”几个字,无需再多说什么,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已经溢于言表。

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里写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萎靡不振,就放他去菜市。此人定然厄念全消,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

新鲜水嫩的瓜果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海鲜,剁肉声、吆喝声,每一处都鲜活而生动。

行走其间,鼻间充盈的各种味道拉扯着你没入这滚滚红尘里。水产的咸腥味、蔬菜的泥土味、刚做好的美食散发出的饭香味……

还有即便来到网络时代,也无法取代的关键一味:人情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