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资讯 >

嫁接预制菜,“温州味”加速走向全世界

11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5-13 18:15:56    

预制温州味,瓯菜天下鲜!

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因为预制菜,如今有望更便捷吃到“温州味”。

当前预制菜产业迎来“风口”,面对机遇,今年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农海产品精深加工,加快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发展,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链。

“温州味”嫁接预制菜,瓯菜添香,也将激活“味蕾经济”,开启温州食品行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味蕾经济”成效初显

温州糯米饭、猪脏粉,作为温州独有的美食早餐,如今在全国各地都能十分方便吃到。

温商王文彤将它们做成预制菜,售往全国各地并被远销到欧洲,不仅满足全国各地温州老乡的需求,也让外地人吃到了温州早餐的味道。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通过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与辅料调试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有即配菜肴、即热菜肴、即烹菜肴和即食菜肴。

我国预制菜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懒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催生家庭备餐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对预制菜产品的需求大幅上涨,产业发展站上“风口”。

纵观温州预制菜产业,全市从事预制菜相关的企业近200家,拥有百珍堂、顶诺、麦丰等一批预制菜领域代表企业。其中鸭舌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鱼饼、鱼丸、肉燕等传统产品,已形成成熟的预制菜产业,同时全市还初步形成一批颇具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市场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温州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和温商们积极行动,抢抓机遇。

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林日春介绍,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是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温州正因地制宜培育预制菜产业的崛起。

事实上,温州发展预制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瓯越物产丰富,产业支撑有力,全市建有大黄鱼、奶业等十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拥有6条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荣获中国紫菜之乡等25张国家级“金名片”,在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强镇等产业平台34个。

同时,文化特色尤为鲜明,温州“瓯菜”与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并称浙江四大菜系之一,拥有各种菜品250多个,其中列入《中国菜谱》的名菜有46个。风味名小吃众多,传统永嘉麦饼、温州米面等已试水预制菜,取得很好的效果。

实现“一十百千”发展

“抓住预制菜发展的机遇,我们的产品和市场会有更大的前景。”温州市顶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克对“风口”十分敏锐。

他在厂房里规划出6000多平方米空间,投资7000万元完成一期智能生产线设备,配备预制菜生产线。番茄牛腩、金汤肥牛、牛仔骨、牛仔煲、牛腩煲、狮子头……顶诺的预制菜,开出了一份长长的菜单。

抢抓预制菜产业政策机遇和窗口期,驶入预制菜赛道,温企跃跃欲试,都意识到机不可失,并开始布局预制菜。

企业忙于谋划,政府做好引导。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正在制定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瓯越鲜风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基础,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着力实现预制菜“一城十链百企千亿产值”的“一十百千”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6年,聚力打造长三角预制菜产业名城、构建十条特色产业链、培育百家示范企业、突破千亿全产业链规模,打响温州预制菜品牌。

具体包括:构筑以“菜篮子”产品预加工为核心,牵引上游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下游餐饮以及配套制造业发展的一二三产融合体系,三年预制菜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全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打造以原料基地、特色园区、科研机构等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平台,三年培育提升500个“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10家以上特色预制菜专业园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以上;

培育涵盖生产、冷链、营销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的预制菜示范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集群,三年力争2家以上企业上市报会,15家以上企业销售产值突破亿元,100家左右规上预制菜企业集群;培育温州预制菜百佳菜品,组建预制菜产业联盟,筹建预制菜研究院,汇聚国内外一批知名预制菜企业,成为国内外知名预制菜产业高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现代化监管服务体系得到高效运行。

“十大行动”攻坚发展

在近期的上海抗疫期间,受上海市长宁区、闵行区委托,百珍堂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签约保供50万个家庭的生活物资。温州“抗疫爱心套餐”发往上海,温州预制菜因此入“海”。

百珍堂是我市重点的预制菜企业,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企业负责人戴晨旭第一时间发动温州预制菜产业联盟,征集上海保供食品供应商,圆满完成任务。

这是温州预制菜出“海”的胜利一役,但要抵达更广阔的蓝海,眼下的发展,还需要“吃透”行业现状。

总体来看,温州预制菜产业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初期,在质量、安全等方面尚无统一的产品标准体系;在食材原料储存、口味还原等技术环节仍面临瓶颈;冷链物流及设施尚不完善,“中央厨房”建设企业占比偏低;用地资源紧缺、原材料成本高、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仍较突出。

不破不立,为破解这一系列难题,我市将启动预制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打造十大特色产业链。

十大行动包括实施科技创新赋能、企业梯队培育、优质原料保障、现代加工提升、中央厨房推广、冷链物流建设、产品营销拓市、产业要素支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标准塑造行动等。

打造米面制品、糯米山药、果蔬、大黄鱼、海藻制品、鱼糜制品、鸭舌、牛肉、瓯味小吃、调味品等十大预制菜产业链。推动温州特色优势农业资源接“二”连“三”开发,全面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这十大特色产业链,将具有温州辨识度,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等特色。

小小一盘预制菜,盛着万亿市场的商机,因此,温州“制菜”正当时。我们相信,在打造“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新的历史机遇期,温州企业会结合预制菜,把“幸福温州”的味道,更快更好地带向全世界!

温州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

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建立温州预制菜产业发展研究院,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广东农科院等国内农业领域知名高校深化合作,开展共性及关键技术攻关,加强预制菜创新平台搭建,到2024年,新增以预制菜研发为核心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以上。加快推动预制菜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行动

构建龙头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预制菜企业集群。大力培育“链主型”企业,力争到2024年,培育10亿元企业1家,超5亿元企业达到3家以上,上市报会企业2家以上。扶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到2024年,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0家左右。

实施优质原料保障行动

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构建绿色、安全、稳定的预制菜原料供给体系。结合各地特色,扩面培育文成“糯米山药”、平阳“五个鲜”等一批地域性标志农产品,打造预制菜原料“名特优新”。优化十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建设提升500个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深化4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实施现代加工提升行动

提升产业链增值发展水平,构建强竞争优势的预制菜现代加工体系。重点支持鹿城熏鸡(鸭舌)、洞头紫菜、平阳乳业、苍南卤制品以及高山粮油、蔬果等加工园区建设,推动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装备制造,发展预制菜生产线设计、定制、服务等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

实施中央厨房推广行动

推动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绿色加工转变,高水平构建衔接农田与餐桌的中央厨房建设体系。推广应用“生产基地+中央厨房+直营网点”等供销模式,支持开展“中央厨房”示范建设。

实施冷链物流建设行动

完善冷链物流功能布局。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构建“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的功能布局体系,积极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建设提升一批“共享冷库”,引导升级低温保鲜冷链设施,创新预制菜特色冷链配送模式。

实施产品营销拓市行动

大力拓展以预制菜产品为重点的市场营销网络,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产销紧密对接,打造全球瓯菜采购中心、全国快餐集聚中心、长三角名小吃集聚地。支持部门牵头、企业组团开展品牌推广活动,举办全国性展销展会。扩大预制菜产品出口贸易,支持自主品牌打造和出口贸易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质量标准塑造行动

以打造预制菜产业质量标杆为目标,严格全流程生产供应品质把关,引导建立预制菜全程标准体系,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打响温州预制菜品牌。每年滚动评选温州预制菜企业“十强”、推介百佳预制菜名品。

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深入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数字赋能、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富民增收,打造米面制品、糯米山药、果蔬、大黄鱼、海藻制品、鱼糜制品、鸭舌、牛肉、瓯味小吃、调味品预等十大制菜产业链。

实施产业要素支撑行动

着力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产业重点领域聚集、优惠扶持政策向重点项目聚焦。设立共富基金优先投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共同富裕相关领域。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差别化专项政策支持。推行含农产品质量安全意外险、冷链物流险、财产险、第三责任险的综合性农业保险。

来源:温州日报全媒体

相关阅读